这个话题来自于之前绘画课的体会。
开课的绘画老师在介绍课程时,很吸引人的一句话就是:因为自己有很多学习绘画的经历,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开始画自己内心真正想画的……所以为了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可以更快地找到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向,画出自己的作品……
从感受上而言,听到别人为了让我少走弯路而来帮助我这样的话都会感到庆幸,每个人都向往有自己的人生作品,都希望获得他人的鼓励和支持,这样的课程介绍方式真的让人无法拒绝。
因为绘画课是线上课,老师也没有具体的教程,就是自己在家摸索着画,到时间给老师看一下,指导一下。随着绘画课一个月一个月过去,我自己在绘画方式和绘画语言上也做了一些小小的探索。然而,某一天,“为了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这几个字从我脑袋里浮现,突然觉得这几个字听起来:好奇怪!
那位老师所说的“弯路”大概就是指经历了传统的绘画教育,按照学院派所教的画法去画画,像从素描开始,学一些理论的绘画知识,追求绘画效果,但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画的,不是内在表达,这样的意思。
但是,经过自己几个月的绘画探索之后,慢慢发现,因为是新手,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会开始不自觉的思考“我应该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专业知识” “我想要学一下构图” 等等,需要一些“养分”来支持我的绘画创作,而不是一味的搞“个人内在追求”。个人表达固然重要,但就好比想要说话和写文章一样,如果不识字,也不知道如何发音造句,又如何说/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呢?
如果这样去想,又怎么可以说传统绘画教育是弯路呢?受过学院派教育的专业绘画人肯定比我这种新手可以画出的内容更丰富,在他们长期的绘画学习中肯定比我更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我的绘画方式因为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可能会比传统学画的人更容易从最开始就趋向于自我表达。两者都是有可取性的,但也都有各自的不足。
梵高因为经过短暂的学院派教育才发现那种方式不适合自己,从而离开艺术学院,最后看向了自己喜欢的自然和色彩,但仍然练习线条、形态和构图;毕加索也不是自画画以来就是画抽象画的,如果没有经历学院派的教育,可能也不会发现像孩子一样画画的乐趣。
学院派的教育没有绝对的不好,自由绘画也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支撑起创作。如果生命中一定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这样做选择,会不会错过很多其他的可能性?会不会也是一种自我限制?所以在我看来,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谁又能非常绝对地说哪条才是弯路呢?弯路也许是很有意思的路,路上的风景也许会有在“直路”上从未体验过的乐趣——探索的乐趣。
所以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弯路可言,都是在经历一个人的内在改变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在我的认知里,宇宙之下从来没有死路一条,无论什么物种、学科都是相连的,没有谁比谁更优越,只要每一个当下沉浸在自己所热爱的体验中就好,每一场体验都是跟自己最好的连接。
(以上是一个绘画新手几个月以来自我绘画探索的一些体会)